招标采购常见问题解答

发布者:国有资产管理处发布时间:2025-06-16浏览次数:12

招标采购常见问题解答

 

一、如何提升采购需求(含预算金额)的合理性: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采购需求的合理性:①对项目的技术参数、服务要求等情况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可以掌握此种商品有哪些供应商、技术(服务)指标、价格;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者组织专家(人数一般为3人以上单数)参与需求编制或论证;把采购需求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公开征求意见;面向供应商(供应商一般不少于3家)征询意见;④参考类似项目的招标文件(含中标金额);⑤调查可以通过咨询、论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需求调查,1000万元以上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必须开展政府采购需求调查。面向市场主体开展需求调查时,选择的调查对象一般不少于3个,并应当具有代表性。                                          

二、一个项目的包含货物、工程、服务两种以上属性,整个项目的属性如何界定:

    如果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无法确定采购项目属性的,一般通过预算占比高低确定项目属性(以占比高的为准);也可以通过采购内容侧重点或者实施有利来确定项目属性。                

三、采购项目意向公开的一般要求:

除框架协议、网上商城采购、续签项目以及因不可预见的原因急需开展的采购项目外,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全部公开采购意向。采购意向公开时间应当尽量提前,原则上不得晚于采购活动开始前30 日。服务类续签项目首次公开采购意向时已经明确采购期限的,续签年度无需再次公开,未公开采购意向的项目不得开展采购活动。非政府采购项目按照学院采购文件规定办理。  

四、需要重新公开采购意向的情形:       

    采购项目名称变更或采购预算金额变动达30%以上的,应当重新公开采购意向,以最后一次公布的采购意向为准。                                                                 

五、设置资格条件一般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设为资格条件的事项不得在国家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内;不应对企业的注册资本、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利润、纳税额等规模条件作出限制;与项目的特殊要求应存在实质上的关联性;满足该资格许可或认证证书要求的供应商数量具有市场竞争性;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六、设置职业资格证书一般有哪些注意事项:

    现行的人员职业资格,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两种。准入类证书可以作为资格条件或者实质性要求,水平评价类证书可以作为评审因素;国家已经取消的职业资格,不能设置为资格条件和评审因素;职业资格证书与项目的要求(主要是履约)存在实质上的关联性。 

七、设置业绩一般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业绩要求应与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或者与合同履行存在实质上的关联性;分数不宜过高(业绩个数也不宜过多),过高(过多)可能会对新生企业构成歧视;业绩要求的时间应精确到某年某月;不得要求特定金额业绩;不得要求特定行政区域业绩;不得要求特定行业业绩;不得要求特定服务主体业绩;⑧上位文件(制度)有要求的,按照上位文件(制度)要求执行。

八、设置奖项、荣誉一般有哪些注意事项:

    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对政府采购项目将荣誉奖项设置为评审要素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国库司也明确了:民政部依法注册的协会颁发奖项与货物服务质量一般不直接相关,不宜作为评审因素。

    如确有必要设置奖项、荣誉的,需要注意:荣誉奖项必须与采购项目的产品质量或服务直接相关;设置的荣誉奖项与项目的实际需求相匹配;该荣誉奖项不得与企业的成立时间、规模或销售业绩相关;不宜将特定地区或特定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奖项作为评审要素;设置的不同等级荣誉奖项与采购人自身的预算单位级次和项目的实际需求情况应互相匹配;项目需求和评分标准应明确具体是什么奖项或荣誉。                                                                                 

九、设置检测报告一般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不涉及国家强制性标准、仅涉及产品功能和参数的,最好不要将检测报告设置为唯一佐证材料;对于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的项目,应当给供应商留足产品送检、出检测报告的时间,且需要明确具体的检测内容;不能通过设置检测报告排斥供应商、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

十、招标文件是否可以单独将非强制性(功能符合性)检测报告作为实质性条件或评审因素:

    考虑到将非强制性检测报告作为资格条件或评审因素会增加供应商成本,财政部不鼓励这种做法。如果采购人认为确有必要的,非强制性检测报告与货物或服务质量确实相关的,可以将其作为评审因素,但不宜作为资格条件,在实践中要谨慎运用。

十一、能否要求投标供应商提供样品: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一般不得要求投标人提供样品,仅凭书面方式不能准确描述采购需求或者需要对样品进行主观判断以确认是否满足采购需求等特殊情况除外。”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要求投标人提供样品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样品的制作标准和要求,是否需要随样品提交相关检测报告、样品的评审方法以及评审标准。需要随样品提交检测报告的,还应当规定检测机构的要求、检测内容等。”

十二、评分畸高、畸低的认定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六十四条与《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对“评分畸高、畸低”都有规定,评标委员会或磋商小组应根据采购文件和项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对是否属于评分畸高畸低进行判断。                                                                                                                                                                                                 

十三、如何追加采购

    《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采购人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应避免以下情形:追加采购导致采购项目总金额、超过原采购文件公布的采购预算金额;采用非招标方式采购的,因追加采购导致采购项目总金额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

十四、一次采购多年使用的项目是否属于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判断均以单一年度预算”为计算依据。“单一年度预算”未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该项目不属于政府采购范畴;“单一年度预算”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该项目可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选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

十五、框架协议有效期到期,原先签订的合同是否仍然有效                         

    框架协议有效期内签订的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合同有效。

    以上内容主要适用于政府采购,如遇到适用招标投标法或学院采购管理办法采购的项目的按对应的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