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技实践,更好地服务学院职教本科创建,经研究决定举办外围足彩最佳平台_足球外围推荐-【中国科学院】@: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现就校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在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可申报作品参赛。
参赛作品
本届比赛分为主赛道和专项赛道两部分。主赛道可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此外还设置“揭榜挂帅”、“红色专项”、“黑科技”等专项赛道(专项赛道的通知另行发布)。
1.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
2.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详见附件4)。
3. 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字数在3000字以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参赛要求
(一)参赛资格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2.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也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类进行评审。
3.推荐参加省赛的作品至少由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作品完成竞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二)比赛形式
1.提交论文、调查报告或作品实物,填写《申报书》(附件7);
2.以PPT形式阐述论文或作品;
3.评委听取介绍,选手现场答辩。
工作安排
(一)参赛准备(2025年3月中旬前)
各二级学院要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各专业负责人、专家教授等相关人员围绕选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动员、指导有实力或有潜力的同学认真选题,积极参赛。各参赛选手应根据作品提交规范要求(附件6)填写《作品申报书》(附件7),做好参赛准备。
(二)二级学院初赛(2025年3月31日前)
二级学院举行初赛进行作品遴选,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根据工作要求,各二级学院需在学院网站进行有关图文报道、遴选推荐2-8件作品参加校级决赛。各二级学院于2025年3月31日(周一)前,将《作品申报书》(附件7)、《参赛作品清单》(附件8)、汇报ppt、《院级组织情况》(附件9)等有关材料电子版打包报送校团委刘博文老师邮箱 2024042@cua.edu.cn。每位学生限报1件,每个团队人数最多不超过10人,每件作品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一位指导老师可指导多个作品)。校赛结果出来后,按照申报要求在线上平台报送作品(注:材料模板具体另行通知,可参考2023年的先做)。
(三)学院决赛(2025年4月中旬前)
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各学院上报的作品进行复审,遴选其中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作品参加学校决赛。参加学校决赛作品的名单于决赛前一周通过校团委网站及时通知各学院和参赛者。决赛采用PPT汇报,抽签确定汇报顺序。
决赛中,选手以PPT形式汇报作品,现场展示作品或论文、调查报告,接受专家咨询答辩,选手现场解答。学校评审委员会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为基本评判标准进行评审。
(四)作品完善与省赛备赛(2025年4月-2025年7月)
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决赛获奖作品进行指导完善,择优推荐参加全省“挑战杯”竞赛主赛道作品,并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协调组织专项赛道作品报送(专项赛道作品报送安排另行通知)。
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挑战杯”竞赛是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
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各学院要为参赛学生做好服务,多方面创造条件,要调动专业负责人、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竞赛的指导,重点从选题等源头性环节重点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和层次(往届国赛获奖作品目录见附件5)。
3.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各单位要重点参考国赛有关材料,注重将“挑战杯”竞赛与学院优势学科及其科研方向,与学生各类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服务学校职教本科建设再建新功。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551-62516181
邮箱:2024042@cua.edu.cn
校赛qq通知群:1034489561
请有意报名的老师和学生加入校赛qq通知群,有关比赛的资料、培训、通知等将通过此群发布。
附件
附件1:外围足彩最佳平台_足球外围推荐-【中国科学院】@举办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外围足彩最佳平台_足球外围推荐-【中国科学院】@: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pdf